遵义医学院是贵州省省属重点建设高等医学院校,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前身为大连医学院,创建于194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本科医学院校。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经国务院决定,举院南迁至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坚持扎根革命老区没有回迁的本科院校。经过62年的艰苦创业,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多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医学院校。
遵义医学院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前身为大连医学院,创建于194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本科医学院校。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经国务院决定,举校南迁至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经过65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多人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由校本部、珠海校区和新蒲校区组成,占地面积3000多亩,建筑面积40万多㎡。图书馆建筑面积19110㎡,馆藏图书151万余册,全馆实行电子化微机管理,为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医学类)。2001年建成计算机校园网,为全校的教学、科研、临床提供了便捷条件。
学校下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口腔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学院、麻醉学系、美容医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医学检验系、法医学系、生物工程系、医学信息工程系等21个教学院系;有研究所4个。学科涵盖医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等6大学科门类,包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等2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贵州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6个,贵州省特色专业2个,贵州省重点学科6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4个,教学实习基地96个,国家级培训基地3个,省部级培训基地9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个,同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建立博士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拥有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贵州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学校拥有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600多人(包括3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高级职称师资90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95人,副高级职称613人;硕士704人,博士128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580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管专家21人,部级和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2人。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58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5所,第一附属医院是贵州省首家“三甲”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贵州省首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第五附属医院坐落在珠海市斗门区,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
学校本部和珠海校区共占土地面积827077.65㎡(1240.61亩),教学行政用房总[2]面积137820㎡,学生宿舍总面积57424㎡,运动场地总面积58186.57㎡,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65万元,有多媒体教室67间,语音室9间,教学用计算机1312台。图书馆建筑总面积19110㎡,馆藏图书128.72万册(含电子图书59.38万册),全馆微机管理,检索方便,与全国近400所兄弟院校和医疗科研机构有资料交流,为贵州省授权科研课题查新检索单位。学校已于2001年建成计算机校园网。
学校下设珠海校区、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口腔学院、人文社科部、公共事业管理系、麻醉学系、药学院、护理学系、美容医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医学检验系 、法医学系、社会体育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生物工程系等16个二级办学单位,教研室116个,教学与科研实验室22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25所,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25个,研究所4个。设有涵盖医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的13个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公共事业管理、药物制剂、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社会体育、生物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法医学,其中口腔医学、麻醉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物制剂、护理学为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22门,校级优质课程10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口腔临床医学、麻醉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小儿外科、肿瘤科、麻醉科为省级重点医疗专科;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1个联合培养博士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