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是以工科为主,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第八届、第九届省文明单位,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学校坐落在“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的宿州市,一向被视为本地区的文化渊薮,是本地区和周边地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建校六十五年来,宿州学院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以及地域文化滋养下,形成了“友善、博学、务实、奋进”的办学风格和“淡泊名利、潜心育人,坐冷板凳、做真学问”的师德品格。优秀学子孟二冬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成为百年来感动中国代表人物的师德典范。
学校现有13个教学院部,49个本科专业,占地906亩,预留发展用地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馆藏图书110多万册,电子图书6400GB,期刊1703种。现有专任教师7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3人,副高级职称139人,博士、硕士54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省学科拔尖人才、省优秀教师、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教学名师等30多人,兼职博士、硕士生导师15人。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普通在校生16000余人。每年有20%左右的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十一五”以来,学生有1000余人次在省部级以上大赛中获奖,年终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09年以来连续四次被评为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教师共获得国家专利4项、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奖等各类省部级奖项50多项;获得国家级项目10个、厅级以上项目440多个;发表论文2500余篇,其中被SCI等四大检索系统收录230多篇,SSCI收录1篇,出版教材、论著60余部。学校拥有安徽省重点工程技术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5个、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13门。
宿州学院坚持“立足皖北,面向安徽,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协同创新工作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首开了省属高校省地共建的先河,先后三次与省教育厅、宿州市签订省市共建协议,与134个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0多项,其中,在煤矿防水防砂及塌陷区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为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服务地方建设、地方支持新建本科高校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范式。学校以“孟二冬精神”为核心建设大学文化,辟建了孟二冬纪念馆、赛珍珠纪念馆、革命传统教育馆、孟二冬精神及传统文化研究所、赛珍珠研究所、布克研究所、大学生创业园等优秀大学文化研究平台,形成了在精神内涵、工作载体、地理区域和多元融合等方面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体系,大学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工作受到社会各界肯定。
近年来,宿州学院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实际,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加快发展的“十大工程”和提升内涵的“创特色学科专业、创高水平科研成果、创优质高效管理、创优秀大学文化”的“四创工程”,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努力为安徽“三个强省”建设贡献新的力量!